矿山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就2个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二是连接人与机的“环境”,也就是人和机的结合面。因而即使杜绝了三违,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未必就可真正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缺乏一个好的作业环境,这一切都将无法保障,而一个好的安全作业环境与和矿山企业的管理体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分析近几年各地发生的矿山安全事故,结合矿山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安全问题。
(1)矿山所属当地政府管理制度不够严格,致使一小部分没有安全生产资质的矿主混入到金属矿山和煤矿开采这个行业,所以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监管,对没有实力和安全资质的企业不要开启方便之门,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由于矿山生产开采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对现场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因此这些务工人员缺乏专业背景知识,安全意识不够强,最终酿成人间悲剧。
(3) 矿山企业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不能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又或是为了应付上级政府监督机构安全检查,草草地安排几个工地上的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进而导致安全管理上缺失。
(4)现在有一部分矿山企业把部分工程直接外包给一些施工队伍,只关注施工队伍的工程进度和投资成本,而忽视了他们缺乏安全生产的技术知识和业务素质。鉴于以上安全问题分析,必须要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提出的《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这就需要矿山企业与矿山工作人员的配合,才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防止事故的发生。矿山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频发不仅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巨大损失,也损害了采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矿山企业必须
要严格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 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矿山的安全管理是矿山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其管理水平是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和整个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矿山开采中安全生产管理是关键
(1)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矿山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到位, 从本质上提高安全水平,同时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标准化系统建设, 帮助国内矿山完善其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 可帮助矿山企业建立持续改进、自我约束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最终全面提升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 使矿山的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规范矿山技术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矿山是高危险性的生产行业,存在地质灾害、爆炸、透水、塌方、坠落、中毒、触电、火灾等安全隐患。为避免事故发生,矿山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3)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我们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从而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强化全员安全意识,着力打造“安全第一”的观念意识。
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所以,人本身的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安全。但在煤矿开采与运输方面,通常对矿工的行为给予过多关注,而且未严格监督矿工的工作过程。另外,行为和考核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且矿工安全统计结果也难以对矿工全部工作进行全面反映。在此基础上,煤矿企业对于矿工安全统计结果十分重视,但没有对改进矿工行为或提升安全能力问题给予关注。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安全检查与制度过分依赖,所以,对于过程控制也没有予以过多重视,最终使得煤矿开采与运输方面的工作人员,在安全意识方面严重缺乏,所以,一定要重视监督工作才能完善安全工作,如果监督不到位,必然会引发安全事故。
2.2 重视检查而忽视参与行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需承担煤矿开采与运输等多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责任。在现实中,煤矿企业中大部分矿工都未参与到行为安全改进和安全管理工作中,所以,无法贯彻并落实安全责任管理工作。另外,煤矿企业管理层和职能部门即便已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计划,然而因为未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所以矿工工作人员仅被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且自身的意识十分薄弱[2]。也正是在忽视参与工作状态下,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很容易对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态度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3 注重惩罚而忽视鼓励行为
在煤矿工作中,为了能全面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确保安全生产,通常会制定相关安全惩罚制度,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罚。虽然通过制度的约束能对部分矿工与责任人行为进行规范,但最终效果并不显著。其中,绝大部分部门会为了获取更多的效益,即便会受到惩罚也会顶风作案,不会将过多精力放在无法获取直接受益的项目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矿行业的发展。但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所以有部分煤矿企业也会冒风险生产,而且并未对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予以重视
(4)加强矿山各类专业人员培养及经验交流,夯实矿山安全生产的基础。矿山技
术人才与安全管理人才不仅是内在于企业的、直接决定企业资源配置进而决定企业价值形成和增值的主要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活”的要素,是企业的“主动资产”,无形资产。矿山企业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性,健全制度吸引人才,防止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
(5)规范矿山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根据矿山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的要求,矿山企业应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明确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工程立项、开工、实施、验收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提取的安全费用全部用于矿山安全投入,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 安全培训系统性不足
企业的安全培训分类很多,从层级上分为了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 从入厂时间上分为了新入厂员工的三级安全培训、转岗复岗培训和在岗安全培训( 全员) 等。各类安全培训中意识形态教育居多( 如企业的安全管理知识或管理要求、法律法规要求或知识) ,专业技术培训偏少( 安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方案) 。管理人员不断告诉员工安全生产是何等的重要,违反了安全规定、发生了安全事故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却没有告诉员工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没有从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导致培训效果打了折扣。
( 二) 安全检查专业性不足
安全检查应先进行相关策划,明确检查时间、参加人员、检查范围,根据相关标准设计检查表,再实施检查,发现问题再按相关标准提出整改的要求或方案。安全检查要求检查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标准,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但在实际中,众多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中“走马观花”或“熟视无睹”的较多,只能发现一些简单的、暴露突出的安全隐患,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而不能发现或少于发现那些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电气等方面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隐患( 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
( 三) 危险源辨识充分性不足
危险源辨识是近些年体系运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强调全员参与程度、辨识的充分性和具体的针对性,是体系运行落地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往往成为了应付检查的资料,成为了几个人包办照抄照搬的作业。还有的不足体现在辨识的充分性、危险源描述的准确性、风险评价的合理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大大降低了危险源辨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四) 体系运行有效性不足
体系的运行应充分体现PDCA 和持续改进思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两张皮现象,资料只是为了迎接审核,审核结束便成了资料柜里的摆设,日常工作还是按部就班,不仅没有发挥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搭建的管理平台的作用,反而不断增加工作量,造大量无用功。
( 五) 管理严格与技术支持平衡性不足
部分企业“重视”安全生产,不断从管理角度进行加码,但却忽视了安全技术的支撑作用。在安全工程这个学科中,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应该是并重的,要不偏不倚才能最大地发挥作用; 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标准分为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技术标准,但实际中很多企业只要求员工不要发生事故,却没有告知应该怎样才能不发生事故( 和培训有关联) 。
这5 项不足导致的最终结果是: 一些企业想管却管不好,事故依然不断; 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压力越来越大,疲于应付文本和体系工作,却没有做好本身应该做的事情,现场工作流于形式,本末倒置; 一些企业的员工工作起来越来越困难,条条框框太多,而最管用、最实在的要求又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造成束缚同时也影响着工作效率。这些,最终的体现就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不牢。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发生事故是偶然,发生事故是必然。
三、安全生产岗
定义
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所谓岗位达标,是指依照岗位标准,通过考核、评定或鉴定等方式对岗位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操作、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确认其是否达到岗位标准的过程,是企业标准化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基础。专业达标
是指企业根据本企业的特点,确定各个专业并依据相关标准实现标准化的过程。企业达标是企业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 - 2010) 及其相应的行业( 领域) 和地方制定的相关考核评分标准达到规范要求的状态,是人、机、物、环处于良好并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状态,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岗位达标是专业达标的基础和支撑,专业达标是企业达标的基础和支撑。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是企业达标的细化,实现企业达标,必须首先实现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
( 二) 现状
在实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虽然通过了企业达级评估,却没有真正的实施岗位达标,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依然模糊,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落实产生了偏差。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没有关于岗位达标的相关标准或规范,导致部分企业无从
下手。
( 三) 思路
1. 职责要求可视化
按照制度落地、标准落地的原则,通过图板或图卡的形势让每位员工熟知自身的职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过程的危险源、紧急状况下的处置方案等。
( 1) 将企业所有单位、部门的所有岗位,制作岗位安全
( 2) 将企业所有设备、设施、生产现场,制作安全设备、设施、工作场所的安全提示卡、告知卡和安全图牌,即作业现场安全提示卡,
( 3) 在深入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隐患排查的
基础上,划分危险点,梳理危险点清单,一是制作危险点安全管理提示卡,通过将各级员工的岗位职责、安全要求、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方案等归纳到图版或图卡内,一是显得更加直观,能及时入眼、入脑; 二是更加具有针对性,员工不用去翻阅大量的体系文件就能获得自身急需的信息; 三是可根据实际状况不断完善其可操作性。
2. 安全检查专业化
根据各行业具体的专业要求或技术要求,制作作业场所安全检查表( 如表1) 和岗位作业安全检查表( 如表2) ,一是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使用,二是发放至作业岗位,作为作业人员“一日三查”的具体依据。
3. 教育培训系统化
教育培训在任何事务中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安全生产岗位达标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培训活动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和掌握安全要求和技术要求。对基层员工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一是要协调好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在培训课程中的比重,岗位中应更加突出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 二是在安全技术的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配合示范或训练进行; 三是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素质、操作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或考核,将安全作为安排工作的基本要求。
4. 风险预控基础化
大力弘扬“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将安全管理大力弘扬“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将安全管理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关口前移、关口下移,这一点落实在岗位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踏实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上。一是全员参与是基础,让每位员工都参与进来,每个人的作业环境、操作的设备设施、工艺要求等都可能不一样,那么他面临的危险源也就不一样,只有让他自己充分辨识出身边的危险源,才能有效地去控制这
些危险源。二是突出重点是关键。将危险源辨识出的内容、制定的控制措施作为班组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长久的、重复的培训使员工掌握身边危险源的控制办法。三是警示教育可视化。将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在岗位上进行可视化标示,让员工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随时警醒。
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制度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救援体系、保险体系和文化体系。
3.2.1 执行体系
执行体系是制度体系得以作用的主体,如果说制度体系是一艘船的话,那么执行体系就是舵,只有正确的操作,船才能顺利驶向胜利的彼岸。多年来,“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成了执行过程中的障碍,做不到令行禁止导致安全工作浮在上面,沉不下去。
3.2.2 监督体系
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作业环境、条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必须有完备的安全监督体系。监督体系在安全管理的六个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安全监督体系,安全管理就没了约束和控制,将成为一盘散沙。
企业安全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机构对广大员工和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二是监察机
构对安全管理机构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效能监察。
3.2.3 救援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保障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措
施。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日常值班系统、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及经费保障。当前除了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硬件建设之外,重点还应放在软件建设方面。如加大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必要的演练。
3.2.4 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以往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们在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在常规认识到的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因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就需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人的本质安全。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环境熏陶,安全文化主观上包括理念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客观上包括制度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培育安全文化,既要着眼于“物质”又要着眼于“精神”,从整体上来把握和推进。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实现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新的飞跃。
4 结论
通过对选矿厂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分析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安全风险,推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虽然分析的还不算透彻,但是我认为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突出严、深、细,把握轻重环节,确保安全生产。
上一篇: 巷道恢复安全措施
下一篇: 煤矿人的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